2016年中国农机工业出口寒意浓
www.caamm.org.cn 2017-03-17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农机工业进出口总额1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10.90%,增速低于全国机械行业。2016年农机工业出口88.09亿美元,同比下降13.37%;进口22.78亿美元,同比增长0.13%。生硬的数字透露出了浓浓的寒意。
从国家海关的统计可以看出,与往年比,农机主要产品的出口大多出现下降。其中,植保机械出口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54606.64万美元,同比下降7.87%;犁出口1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835.9万美元,同比下降9.05%;圆盘耙出口8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518.64万美元,同比增长26.73%;播种机出口17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092.48万美元,同上年持平,其中谷物播种机主要销往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其他播种机主要销往欧美;马铃薯种植机出口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29.2万美元,同比下降17.56%;联合收获机出口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20442.56万美元,同比增长11.33%,出口128342台,平均单价0.16万美元,其中最大出口额是印度尼西亚,累计出口8747台5574.61万美元,单台价格0.6376万美元;棉花采摘机出口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2819.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1.53%;出口453台,平均单价6.22万美元,主要销往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水稻插秧机出口4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3711.42万美元,同比增长13.23%,出口15262台,平均单价0.24万美元,印度尼西亚是水稻插秧机最大的出口国,2016年出口10354台,占出口总数的67.84%,其次是印度、韩国、伊朗;手扶拖拉机出口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7107.31万美元,同比下降18.18%,出口85055台,平均单价0.084万美元,主要出口国家有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斯洛文尼亚;轮式拖拉机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29985.89万美元,同比下降9.50%,出口40566台,平均单价0.74万美元,主要销往乌克兰、俄罗斯联邦、缅甸、埃及、蒙古;联合收割机的零件出口9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9052.26万美元,同上年持平。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行业骨干企业出口大中马力拖拉机16581多台,同比下滑了12.54%。出口的轮式拖拉机从25马力到200马力,其中30—40马力段的中拖出口数量最多,占到27.14%,100马力以上大拖出口数量仅占8.52%。雷沃重工、一拖集团、常州东风、山东时风4家企业的出口额占了81.55%,是拖拉机出口龙头企业。
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农机工业出口整体较差,出口增速-13.37%不仅低于机械工业-3.6%的增速,也低于农机工业出口额2015年-3.76%的增长、2014年12.68%的增长、2013年7.08%的增长。我们看到,我国农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非常缓慢。我们既没有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竞争实力,价格竞争优势也在萎缩,目前拖拉机和收获机等主要产品出口依然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独联体地区,以性能低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为主。
当然,农机工业出口下滑也受到全球经济和农机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16年世界农机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依然萧条,这对中国农机企业外销的影响是明显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骨干拖拉机企业中75%的企业大中拖出口数量较上一年有比较大的减少。国际市场购买能力不强,使得外资企业中国工厂的业绩受到影响。
在农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我国农机出口只有2个方面的亮点。一是部分外资企业中国工厂全球销售增长。2016年水稻插秧机出口15262台,久保田、井关、洋马三家在中国的工厂直接出口数量就占了38.78%。爱科常州工厂、道依茨法尔山东工厂增长也比较明显,马恒达悦达(盐城)拖拉机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增长了43.70%。二是零部件出口不断增长。国内零部件企业制造能力的升级,提高了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比如出口德国的离合器及联轴器2016年就增长了32.99%。
中国农机工业出口额约占全行业总收入的13.44%,份额不大权重较小,农机工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还不高,但出口下降也影响到行业的增速和竞争实力,我们要坚持提升和参与国际农机市场的竞争。
相关阅读
- 2025-05-14农业农村部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
- 2025-05-12吉林省202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发布
- 2025-05-08七部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施意见
- 2025-05-08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
- 2025-04-27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介支持种业振兴金融政策与
- 2025-04-25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