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标杆学习,农机企业全面能力提升未来可期——久保田、洋马农机培训学习有感

www.caamm.org.cn    2021-08-06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宁学贵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7月上旬,我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优秀农机企业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员们一起,前往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参观和学习,有很多感触,也很有收获。

在中国的竞争实力进一步提高

前几年我曾分别到访过久保田苏州公司和洋马无锡公司,这次再来,看到两个公司的变化都非常大,尤其是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环保控制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产品线也有很大的拓展。

久保田苏州公司新工厂2018年投产,与原来的工厂合为一体,履带收获机、插秧机、拖拉机、轮式收获机、移栽机等产品全部在这里生产,2020年公司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20%。苏州公司的业务收入在久保田集团海外农机业务中国家排第4位,成为其海外公司中的佼佼者。

洋马无锡公司通过不断的投资和技术改造,4万多平米的整体工厂智能化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大提高。2020年工厂业务收入超过13亿元,他们的主力产品水稻全喂入收获机产量增长超过93%。

两家公司正在成为其全球样板工厂

我分别在2012年、2016年到访过日本久保田的宇都宫工厂和洋马的冈山工厂,这两个旗舰工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眼界。回国后撰写了《数字化制造平台——农机企业未来之路》、《日本农机制造企业考察见闻》两篇文章,向国内同行介绍了他们的混流生产、物料配送、数字化制造、“五现主义管理”等企业理念和生产方式。

我当时认为与之相比,我们国内供应链、制造装备、员工培训等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久保田苏州工厂、洋马无锡工厂还不可能把他们日本旗舰工厂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带到中国。然而,这一次参观改变了我的看法,也让我感到惊喜,他们把日本的工厂“搬”到中国来了,而且还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好的发挥。

久保田公司智能化生产体系,将用户订单、产品生产周期等通过系统计算分析后,制定供应商的零件交货时间和工厂生产计划,准时交货。现在,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一个车间内生产,收获机、插秧机、移栽机等多个产品在一条制造线上以混流方式组织生产。久保田混流生产模式在中国工厂用的很娴熟,效率很高。对于批量小、品种多、结构差异大、季节性强的农机产品,混流生产在计划产能均衡、市场反应敏捷、员工收入稳定、产品质量可控、制造能力提高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值得农机企业研究探讨。混流生产对现场物流配送有很高的要求,在久保田苏州工厂胡文华部长的引导下,学员们参观了零部件配送系统如何从装配线接收需求指令、物管员如何按照红色发料指示灯取件、配送车如何准确按单台套送到混流装备线上。

洋马无锡工厂的拉动式生产方式也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在这里通过卡片式的流转,很好的保证了生产节拍,并节约了更多的生产资源。洋马无锡工厂是集团确定的可以孵化指导其它子工厂的样板母工厂。  

从这两个中国工厂的变化和快速发展我们不仅看到了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增强了我们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信心。只要努力,中国的企业也能拥有智能化的现代工厂。

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让企业强大

国内有的农机企业异地办厂、境外投资不顺利不理想,有很多的原因和困难,我认为企业缺乏有效、成熟的管理流程是一个主要原因。个别企业往往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治化的领导治理让企业带有鲜明的董事长风格,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变动往往会引起企业的震荡。异地投资多数会患上“水土不服”的疾病,离开企业属地后各项管理、生产组织等都不顺手、效率不高,这就是缺乏成熟高效的管理流程。

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本土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优秀企业一定具有高效的管理流程。按照他们的管理制度,中国工厂的一把手3~5年就会调整,两个工厂的现在的总经理都是从日本新来就职的,他们来中国之前有从事产品设计的,有做市场研究的,对中国企业了解的也并不多。但是他们靠制度和流程保持了企业的稳定,保证了日本工厂在中国的落地和不断发展。

企业经营人、财、物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人性化管理和发挥员工的智慧摆在重要的地位,通过不断的改善、培训使员工有获得感、成长感。

两个工厂的薪酬管理制度中没有更多的奖金激励制度,他们不实行计件工资制和销售提成薪酬制(实行岗位工资,注重技能评价)。 在研修班上,有的学员问讲课的部长:“员工主动完成了这么多工作,他们的奖金是怎么发的?”部长回答“没有奖金呀,企业职场通过形成不断改善、提升,挑战更高目标的企业氛围,让员工产生自豪感”。这就是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

人性化的管理一定是从细微处着手。久保田苏州工厂内的走廊上有很多可视化管理牌很醒目:“禁止边走路边吃东西”、“走路不要把手揣在裤兜里”。让所有员工知道怎么正确工作的可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

农机企业保持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也是有难度的事情。久保田苏州公司和洋马无锡工厂中有中国员工长期担任高层管理,他们二十多年服务一个企业,是什么因素或吸引力?

好的企业文化像春雨慢慢浸透,积累沉淀后必然发挥无限的能量。

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

最好的工艺设计从车间里来

没有工艺基础做保障,制造升级就是空想;或是幻想能一蹴而就,其结果可想而知。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对工艺的重视是持之以恒的,在工艺完善和提升上舍得投入智力、投入资金、投入时间。他们对工艺的追求是更好、更高效,永无止境。比如为了稳定作业节奏和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创新了很多的工装、卡位等,努力实现多数零部件、工具距离工人操作的手不超过20厘米。

他们还在生产现场设立工艺研究车间,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工艺攻关,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在现场试验和讨论。工艺设计一定是企业亲力亲为的工作,将工艺设计委托外包的几乎都不成功,企业一定要提出具体的工艺要求,与外协单位反复沟通才能成功,这一点捷径也没有。

久保田苏州工厂机器人焊接的比例超过了90%,没有精准切割下料、钣金折弯成型一致、焊接工装定位准确等成套的工艺保障是难以做到的。

员工培训从钳工技能开始

现在企业制造装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机床可以电脑控制,“傻瓜”操作;另外企业年轻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技术水平越高的员工“跳槽”就越频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否还有意义?老板花钱提高员工的技能是否合算?

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都很重视员工的培训,建立了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在车间内设有员工技能培训的专用场地和教学装备,在这里所有新员工都要在车间从钳工手艺、安全知识、多项技能等开始学习,完成三个月以上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新员工培训考试成绩与岗位挂钩,清清楚楚划分为“需要指导才能操作”、“能根据要求操作”、“能独立操作”等,张榜公告,促进鞭策。洋马无锡工厂内员工工作帽的颜色区别明显,既是员工培训岗位等级的划分,也是生产现场岗位职责的不同授权,是员工荣誉和权责的标识。

创造无论是谁都能制造出合格产品的环境

目前久保田、洋马、井关三家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日系水稻全喂入联合收获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20年中国日系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超过全行业54%比例、日系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超过65%比例。洋马无锡工厂在中国生产半喂入收割机累计超过了2.5万台。市场竞争中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很给力,成为优质优价的产品。

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产品质量管理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

首先是全员质量意识和个人责任的强化和落实,脚踏实地、易说易行。

久保田公司“品质三原则”的深度解释和实施令人惊讶。不接受不良品——不是拒绝供应商的产品,而是帮助他们生产出合格产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仅是考虑怎么做出合格的产品,而是考虑怎么也做不出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出不良品——制定万一做出了不合格产品怎么也流不出去的方法。

洋马公司产品质量控制推行“三不原则”——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产品质量从源头追溯。

这样的制度既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质量,也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员工不容易或不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产品。

其次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控运用了很多智能技术,如能监察生产过中是否有错误的画像处理系统,箱体内部等隐蔽部位则通过画像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出现错误就会发出警告,停止生产。开始导入AR眼镜进行组装和产品检查,让新员工很快也能上手。对生产过程结果及信息使用云存储,便于今后跟踪管理。

第三是重视全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倡导合作共赢。业界都知道,进入日本企业的供应链不太容易,考核、沟通、谈判的周期很长、很繁琐。但是,一旦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他们就会派员进厂一起开展各种质量改善活动,从焊接、涂装、工装等开始给予具体细致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供应商建立生产合格产品的方法和管理体系。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他们会和你一起解决,直到帮助你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只有你修正不得力,才会被淘汰。

结束语

今年上半年农机工业运行良好,农机具、拖拉机、谷物收获机、畜牧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等主要农机产品产销两旺,农机出口也很好,2021年1~6月份农机工业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增幅都好于去年。同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拖拉机等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遇到经营发展的瓶颈,只有学习先进经验,坚持不懈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才能长远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久保田苏州工厂和洋马无锡工厂的经验让我们有所借鉴。


05久保田参观.png

08洋马参观.jpg

苏州久保田和无锡洋马农机带领学员到生产线参观并作细致讲解,全程与学员耐心交流、答疑解惑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