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第四届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

www.caamm.org.cn    2021-10-28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10月27日上午,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在青岛国际农机展期间同期举行。农机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企业家就现阶段农机行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并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经验的分享。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监事长李有吉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他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企业的选择题,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为了农机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行业需要补短板、攻核心,这一切的发展基础就是数字化。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监事长李有吉主持会议

关于最新增材制造技术的分享 

国机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农机院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汪瑞军做《增材制造技术在苛刻工况关键部件典型应用》的报告

作为工业数字发展的重要抓手,增材制造领域成为制造产业创新和提升运营效率中不可或缺的板块。相较于传统的减材制造,增材制造更灵活地满足了生产中绿色和高效等需求,既涉足焊接,热喷涂等传统行业,也是现在3D打印等先进的领域的重要学科。

国机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农机院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汪瑞军在此次会议上介绍,随着我国国力的发展,大飞机、船舶,高速列车等行业对寿命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以高速列车为例,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质增效,是目前高端装备材料必须解决的问题。

增材制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农业机械及其农业产品加工领域上获得应用,中国农机院在这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成果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种子包衣机,油脂压榨螺杆和小麦的磨辊等。

谈到最新的先进技术,汪瑞军说,从全球先进技术来看,国外有利用通过热处理图层的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在苛刻环境的需求,我国在这个行业还落后于先进技术,目前唯一能替代的就是增材制造领域。

关于未来工厂的分享 

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压有限公司精益发展部经理郑锐做《“智行未来,始于足下”—博世力士乐北京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报告

博世力士乐公司(Bosch rexroth)自2018年开始,同步将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创新生产模式带入中国,强调以“智能空间”、“移动设备”、“虚拟产品”为三大核心元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

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压有限公司精益发展部经理郑锐在本次研讨会上带来了北京工厂数字化发展之路的分享。

郑锐首先介绍了博世工业4.0理念,这套打破“信息孤岛”的体系,实现了数据在产品生产中的自动流动,企业智能化运营与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内协同和供应链协同。其中包括快速集成和灵活配置、分布式智能、安全价值增加网络、开放的标准、实时的虚拟数据、数字化的产品生命周期等模块,以人为核心实现生产系统和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其次郑锐介绍说,博世以生产系统与理念互为支点。工厂数字化实践,是多年来生产线升级改造、推广与迭代逐步形成的。此外,生产线升级改造是基于Nexeed工业软件解决方案这个中央控制大脑,它对“未来工厂”整个生产价值流尽在掌握。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农机展上,博世力士乐带来四大板块解决方案,拖拉机解决方案、收获机械解决方案、电控解决方案、以及紧凑液压解决方案,从四大板块全方位展示博世力士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案。

关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分享

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谢兴国做《产品平台化模块化设计经验分享》的报告

针对企业存在的图纸管理、人员流动性、统计汇总难、产品种类多、工作量大、标准不一、考核等多重问题。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模块化设计平台将帮助企业用数字化解决这些难题。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谢兴国介绍,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 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研发走向模块化平台化、实现研发组织和流程变革,大幅度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产品标准化、平台化程度;致力于实现机电软包(结构设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包装设计)多专业协同开发;致力于实现产品设计、产品工艺一体化管理。

上海思普为离散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提供机、电、软协同设计管理平台,支持异构CAD并存设计,支持集团异地协同设计,支持设计、工艺一体化管理,实现质量体系与信息系统完全一体化。

据了解,会议结束后,各报告人均接到有意向合作的相关联络。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我协会希望通过研讨会,增进前沿技术的交流,搭建企业合作的平台,促进商业机会。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