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协会动态

智能拖拉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泰安召开

www.caamm.org.cn    2025-09-08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8月29日,智能拖拉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作为2025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大会的平行论坛,吸引了来自农机智能化发展领域的领军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智能化趋势与技术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有吉出席会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拖拉机分会秘书长黄胜操主持大会。

大会报告环节,龙门实验室新兴农业机械团队负责人杨为民深入分析了拖拉机电动化发展路径。杨为民介绍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国际头部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表示农业机械的电气化发展推动了主机、农机具、电子、电气及能源企业的合作,国际标准的出台亦加速了合作进程。相比电动汽车,拖拉机面临更复杂的工况挑战,同时需要与农机具同步推进电动化才能形成生产力。纯电动技术在成本、续航和安装空间方面仍存在制约,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更具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农机载荷工况和应用特点的差异化开发将是关键。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拖拉机研究院院长蔡彦彬分析了高端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及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国内拖拉机市场已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调整期,技术路线逐步与欧美接轨,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部分厂家实现L2级智能驾驶和ISOBUS II级机具控制。新能源拖拉机进入市场导入期,纯电产品主攻100马力以下设施农业和养殖场景,混动产品聚焦200马力以上大田作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品技术路线持续升级,多种高端技术并存;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商业化;智能驾驶和作业技术不断进步;针对丘陵山地、标准果园等细分市场的专用机型将不断丰富,整体向智能高端化转型。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曹六建、王志超、陈松等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拖在智能化和生态化方面的协同发展。曹六建重点介绍了丘陵山地拖拉机的技术突破。针对中国丘陵山地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现状,一拖开发了具有低重心、高机动性、优秀爬坡性能的专用产品,有效解决了山地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难题。公司通过深入调研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实际使用工况,开发了多种转向方式和底盘构型,在重庆、甘肃等地的应用验证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王志超对高端智能拖拉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操控自动化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发展,拖拉机驾驶室在未来十年内不会取消,人机工程仍需重点关注。他特别提到,目前国内拖拉机驾驶员全身振动指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舒适性提升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王志超强调,高端智能拖拉机的基础是可靠性,同时需要关注传感器技术发展,特别是作物检测和土壤监测等农业专用传感技术的应用。

陈松则详细介绍了一拖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研发进展,包括远程控制、自动驾驶、智能作业等多个层面,还介绍了公司在多地建设的无人农场示范项目。他指出,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无人化农业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一拖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可实现多种作业模式,并建立了基于5G专网的超视距远程操控技术,有效解决了复杂农田环境下的作业难题。

北京知申禾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拥军从全球视角分析了新能源拖拉机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他认为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是制约纯电动拖拉机发展的关键因素,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将为行业带来转机。他分享了欧洲民间改装电动拖拉机的案例,展示了农民对电动化的积极尝试,并强调电机在能量转化效率和扭矩响应方面的显著优势。陈拥军认为,随着电动化和机器人化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专用电动作业设备,部分替代传统拖拉机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朱忠祥从控制技术角度分析了智能拖拉机的发展方向,朱忠祥表示,我国农机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低,新能源装备和多机协同水平不足,提升智能化控制技术意义重大。中国农大团队在拖拉机建模、感知和控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驱动轮滑移—滑转耦合机理与综合评价方法,开发了柔性电路与液态金属传感器,并研制了农机载荷测试专用芯片。团队还设计了电动与分布式混合动力拖拉机,验证能量管理与换挡策略,提出的电控差速器与多层优化控制方法,能有效提升驱动效率与稳定性。

江苏大学教授王建重点阐述了大马力拖拉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进展。江苏大学团队归纳了动力总成电动化的四大要求,包括多工况适应、无动力中断换挡、节能减排与操作简便,还研究了混合动力总成的构型设计,包括串联式和混联式。团队的研究内容涵盖构型设计、参数匹配、能量管理策略及核心部件开发。王建强调,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大幅简化变速箱机械结构,是解决当前电池技术瓶颈的现实选择,团队已建立了完整的能量管理策略和核心部件开发体系。

重庆云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曹政介绍了农机动力锂电池的技术特点,其产品在大倍率充放电、安全防护、循环寿命等方面针对农机工况进行了专门优化。该公司开发的电池系统在大倍率充放电的同时,防护等级也达到了高标准,循环寿命可达数万次,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安全预警平台。曹政强调,农机电池系统需要适应恶劣工作环境,在长期暴晒、震动冲击等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彭梁阐述了轴向磁通电机在农机领域的应用优势,该技术在功率密度、扭矩密度和效率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农机电动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解决方案。彭梁介绍,轴向磁通电机最早由法拉第发明,目前盘毂动力已实现了从小功率到大功率的全系列的产品覆盖。该技术在宽转速范围内能维持高效率运行,特别适合农机低速大扭矩的工作特点,目前已在多个农机项目中得到应用验证。

合肥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总监张勇则从液压控制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智能拖拉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舒适性、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张勇介绍,该公司的液压系统已经历四代技术发展,目前主推的电比例负载敏感系统能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流量分配。他强调,随着拖拉机向高速化发展,液压制动、液压减震等技术将变得更加重要,智能化液压控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智能拖拉机市场前景广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多种技术路线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并存发展。会议强调,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需要加强跨行业合作,针对农机应用特点进行差异化开发,真正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为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赋能。

此次大会为行业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智能拖拉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企业和专家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农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